传统文化人才考试培训网

话:18910355933

           18610759190

主办:北京乾圆国学文化研究院

           北京乾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首页 >> 专家视点 >>名家风采 >> 揭示中国建筑文化奥义
详细内容

揭示中国建筑文化奥义

风水是生活的常识

一直以来,风水多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因汉代一大相地家叫青乌,也称风水为青乌术;因风水先生总是将一本风水之书《青囊经》装在一黑色的袋子里,便又将风水称之青囊术;风水还有一个比较学术性的名字,叫做堪舆。

对堪舆的解释主要有下面几种:

1.堪,天道;舆,地道。

2.“堪”为高处,“舆”为下处。

3. 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

将上述三种解释在同一平面图中描绘,便会发现他们会有一个重合处,我取三者交集给堪舆下一个定义:

堪舆,人对天象之下地形地物地质地貌地性地势与人的关联变化规律的掌控。

堪舆一词学术化了,我们还是通俗的称之为风水。

image.png

什么是风水?

风就是风,水就是水,风水就是人们融合风和水吹拂滋养的力量(风生水起)寻求更好地生活的一种智慧。

《易经》涣卦,“风水涣”。将风与水的力量利用起来,建立宗庙,让人祭祀,让人的信仰寄托以建筑的形式具象化,从而让人有归属感,有幸福感。

image.png


风水是什么?

我认为风水是一种生活常识,是能够加持人惬意自由生活的常识,它是集地形地貌、地质地域、天象气象、景观建筑、生态以及人体生命信息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一门提升人们生存质量幸福指数的科学。

简单说,风水是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法则。

风水是磁场,是能量,每个为自己去寻找风水的人都是希望根据自己的生命特征、追求,找到自己能够适应的磁场,获得自己需要的能量,力求天时地利人和,从而抵达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

风水每个人都懂一点

风水是常识,每个人自然的都懂得一点,随着阅历增长懂得的也会逐渐增多。譬如,垃圾桶放哪儿,最合适?不管是谁,想必没有哪个单位或者家里会将垃圾桶放在进门口吧。

在了解风水前,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好地方为什么总是菩萨占着?

我曾无数次向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提出过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或繁或简,或推或演,最终答案都会指向同一个结论:

有德者居之。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image.png

处处好风水

山川万物,皆自然形成,无一不是天地杰作,只是功用不同而已。有的适宜住居,有的适宜工厂,有的适宜学校,有的适宜......等等。无论什么地方,因有人的设计而成景观、建筑,而成风水;没有人的参与,只会“幽径无人独自芳”,不成为风水。

地灵因人杰。

风水大师,不管是什么地都可以因势相导,人工改造,成为适宜的好风水。反之,不能说是大师。

人是风水的关键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只有天命(是不够的),它不会永远保佑你。

每个人都自带风水。我曾为“万里行”香港考察团作过“风水由人定”的专题交流。说过这样的话,每个人自带风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水,你在哪,风水就在哪,你好,风水就好。

人才是风水的关键。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人才出得多,这块地方的人气就旺,风水就好起来了。

风水是由人决定的。什么样的人决定什么样的风水。

image.png

人对建筑对风水的选择

风水主要用于择址、布局,择日、止损等。专业术语用形法、理法、日法、符镇法来表述。

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建筑的意义

建筑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物质和意志力相结合与自然相融合的产物,建筑本身就是风水,人的意志力在建筑景观里。《易传·系辞传下》有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这里“以待风雨”一词,超然之极,建筑宫室不是用来抗击风雨侵袭的手段,而是利用风水之能量,因地制宜,因势而构,形成的天人合一,与风雨和谐并生的独立空间。一个“待”字,形象体现出人在建筑物中的意志力,同时更自然的呈现出天人相生的景况,如此,自然是建筑的背景,人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本身成了风水。

中国易经风水涣卦的卦辞曰: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建筑就是将涣散的信息和意念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标志,建立一种信仰,给人一个归宿。

西方《圣经》里的教堂建筑目的如中国易经涣卦之意一样,按照德国黑格尔的认为:建筑的任务是在人和神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一个统一的核心。

不同地域,建筑形式不同;不同文化,建筑风格有异;不同需求,建筑特点有别。中国的寺庙和西方的教堂建造风格迥异,中国住房的建筑风格与西方房屋建筑也不同;中国南方的住房与北方的住房区别也较大。无论怎样的不同,中国建筑都是根据人与自然相容、相生原理而建造,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体。

image.png

建筑史就是发展史

一个民族的建筑史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

古代记录建筑的文献,除《考工记·匠人》外,多散见于各种典藉之间。《诗经》作为周朝期间前500余年的历史资料,可说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最早留存。从《大雅·公刘》中可见周之先祖公刘由北豳迁豳开疆创业的建筑过程,在《大雅·绵》里亦见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建筑周之基业的始末,再看《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武王父子相继定都建都,成就周室天下的前后,我们能清晰的看到,民以定居为安,国以定都而稳。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世界侨商中心  邮政编码:100000  

工信部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0905号-4

技术支持: 乾圆国学网络服务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